close

東南亞咖啡傳入過程

在東南亞有出自福建話「咖啡店」的「Kopitiam」一詞,新加坡的「Kopitiam」始於1900年代,是中國移民所創設。[2]台灣則在1884年時,已經有英國人從馬尼拉帶入咖啡,並嘗試在今三峽一地種植。其後,在冷水坑、汐止等地也開始有咖啡的栽培。到了日治時期,殖產局也進一步在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等地栽培咖啡。到了1917年,又在嘉義的試驗場種植。接著士林園藝試驗支所也開始種植。[3]在印尼的華僑在1960年代就每天喝咖啡[4]。

而中國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於雲南,是在20世紀初,一個法國傳教士將第一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[5]。此外,咖啡作為舶來品在上海開埠後在上海租界也開始興起。不少愛趕時髦的上海人也開始去嘗試,可一開始並不習慣咖啡的苦味,並稱咖啡的味道為「沒想到像咳嗽藥水一樣難喝」。不過,慢慢地隨著西餐在上海灘的普及,咖啡也逐漸為大多數人所接受。民初鴛蝴派大家周瘦鵑《生查子》詞中有「更啜苦加非,絕似相思味」,把咖啡與相思、悲苦、離愁等中國文學傳統聯繫在一起了。20世紀20至40年代上海南京路、霞飛路、北四川路、亞爾培路等路上曾擁有大量各具特色的咖啡館[6]。之後從90年代末開始咖啡文化在大陸地區重新興起目前已有不少咖啡館興起,年輕人已普遍接受咖啡飲品,且飲用咖啡的處所也多元化及個別特色,包括餐廳、咖啡館、點心、蛋糕烘焙店等等。香港引入咖啡的時間是否較早需要考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ffee2015 的頭像
    coffee2015

    咖啡豆,咖啡烘焙, 精品咖啡-佐幼咖啡

    coffee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