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護地球,咖啡農莊成為候鳥棲息地

哥倫比亞的咖啡園提供藍鶯棲息。(來源:U. S.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- Northeast Region)
 

藍鶯。(來源:Forest Atlas of the United States)過去50年間,全球藍鶯數量減少70%,催生了哥倫比亞保育廊道計畫。3個鳥類保育組織花了10年時間,終於成功建立起鳥類保育廊道,作為藍鶯(Cerulean warblers)的重要冬季棲地。

美洲瀕危藍鶯 南北奔波找活路

藍鶯是一種小型鳴禽,體色為天藍色,在南北美之間遷徙。4月藍鶯飛往美國繁殖,8月飛往哥倫比亞山林或南美西部其他地區。

藍鶯曾是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河谷數量最多的繁殖鶯類,現在卻是西半球存續風險最高的候鳥之一,野外只剩下約50萬隻。美洲中西部和阿帕拉契山脈雖然也有藍鶯保育活動,但失去拉美冬季棲地,數量仍持續減少。

「哥倫比亞以全世界最高鳥類生物多樣性為傲──擁有超過1,900種鳥種,社群也認識並重視北美來訪的候鳥。」ProAves基金會執行長Alonso Quevedo說。

ProAves基金會2005年在Yariquíes國家公園現址進行動植物調查,幫助Yariquíes國家公園的成立,佔地194,810英畝。同年,ProAves在附近建立545英畝的藍鶯保護區。2007年又成立了灰鳳冠雉保護區,目前佔地4,470英畝。

確立生態地役權 社區都願意幫忙

約3,000英畝土地,種下了500,000株26種原生樹苗,將現存的棲地連接起來,形成6英哩長、半英哩寬的廊道,同時也增加了林冠。這些原生樹苗都是在附近的藍鶯與灰鳳冠雉保護區培育出來的。生態廊道連接了藍鶯保護區所在的Yariquíes國家公園,和灰鳳冠雉保護區所在的和平山。

此外,哥倫比亞也首次運用18個保育地役權,保護僅存的原始森林。

「令人振奮的是,生態地役權的建立,鼓舞廊道和緩衝區當地的社群參與保育工作,改採用生態友善的農法,包括樹蔭咖啡和可可。保育和生態重建帶來自然效益,像是水土保持、水質改善和產量增加,也是社群參與的誘因。」美國鳥類保育協會國際地景保育官Jason Berry說。

咖啡、可可、畜牧業 在地產業提供候鳥棲地

總計有超過220個地主參與保育廊道計畫,在咖啡園、可可園和牧場種植遮蔭樹木。當地社群也以混牧林業(Silvopasture)──在牧場種樹──保護牛隻健康、商業產量和提供鳥類樹蔭。

新生態廊道保存了150種鳥類的棲地,包括許多候鳥在內,像是金翅鶯、美國鶇和玫瑰胸蠟嘴鳥,也提供特有和瀕危鳥種棲地,包括極度瀕危的哥倫比亞特有種領林鶉和山鷯哥。

生態廊道計畫具有衡量生物多樣性改變的方法,像是測量藍鶯和領林鶉族群數量的變化。目前計畫以衛星影像評估森林面積的增長,作為棲地增加的指標。這項資料將作為下一階段樹木培育以及未來的廊道3倍成長計畫的參考。

摘譯自2015年4月10日ENS美國,華盛頓特區報導;姜唯編譯;蔡麗伶審校

 

coffee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